科普:什么是单相电机?应用广泛的电气 “小能手”


时间:

2022-07-28

在现代电气化生活与生产中,电机作为将电能转化为机械能的关键设备,种类繁多,其中单相电机凭借独特优势,在诸多领域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。

在现代电气化生活与生产中,电机作为将电能转化为机械能的关键设备,种类繁多,其中单相电机凭借独特优势,在诸多领域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。近日,随着科技不断进步,单相电机的相关技术与应用再次引发关注,让我们一同深入了解这一常见却又十分重要的电气设备。​
单相电机,全称小功率单相异步电动机,一般指使用单相交流电源(AC220V)供电的电动机 。其结构相对简洁,通常在定子上配备两相绕组,转子采用普通鼠笼型设计。正是基于定子上两相绕组的分布差异,以及供电情况的不同,使得单相电机具备多样的起动特性和运行特性。​
从工作原理来看,当单相正弦电流通过定子绕组时,电机内会产生一个交变磁场。此磁场强度与方向随时间呈正弦规律变化,不过在空间方位上固定不变,故而被称作交变脉动磁场。这一交变脉动磁场能够分解为两个转速相同、旋转方向相反的旋转磁场。在转子静止状态下,这两个旋转磁场在转子中产生大小相等、方向相反的转矩,导致合成转矩为零,电机无法自行启动。但倘若借助外力使电动机向某一方向旋转,比如顺时针方向,此时转子与顺时针旋转磁场间的切割磁力线运动减弱,而与逆时针旋转磁场间的切割磁力线运动加剧,平衡被打破,转子便会顺着推动方向持续旋转起来。​
为了让单相电机能够自动启动,常见的做法是在定子中增设一个起动绕组。起动绕组与主绕组在空间位置上相差 90 度,并且串接一个合适的电容,如此可使两者电流在相位上近似相差 90 度,即运用分相原理。当两个在时间和空间上都存在 90 度相位差的电流,分别通入对应的绕组时,就会在空间产生旋转磁场。在这个旋转磁场的作用下,转子能够自动启动。待转速上升到一定程度后,通过安装在转子上的离心开关或其他自动控制装置,将起动绕组断开,正常运行时仅由主绕组工作。当然,实际应用中也有很多起动绕组并不断开的情况,这类电机被称为电容式单相电动机,改变其转向,只需改变电容器串接的位置即可 。​
此外,还有一种产生旋转磁场的方法 —— 罩极法,由此制成的电机被称为单相罩极式电动机。这类电动机的定子通常做成凸极式,分为两极和四极两种。每个磁极在 1/3 至 1/4 全极面处开有小槽,将磁极一分为二,在较小部分套装短路铜环,如同将这部分磁极罩起来,故而得名。当定子绕组通电后,磁极中产生主磁通,根据楞次定律,穿过短路铜环的主磁通会在铜环内产生一个相位滞后 90 度的感应电流,该电流产生的磁通在相位上同样滞后于主磁通,其作用类似于电容式电动机的起动绕组,能够产生旋转磁场,驱动电动机运转 。​
在实际应用场景中,单相电机可谓无处不在。在日常生活方面,家用电器是其重要的应用领域。电风扇、吹风机、排气扇、洗衣机、电冰箱、空调等设备,都离不开单相电机提供动力。这些家电产品走进千家万户,极大地提升了人们的生活品质,而单相电机作为核心动力部件,保障了家电的稳定运行 。​
在生产领域,单相电机同样大显身手。微型水泵、磨浆机、脱粒机、粉碎机、木工机械、医疗器械等小型设备,常采用单相电机作为驱动装置。虽然其功率相对较小,但在满足小型生产需求、提升生产效率方面发挥着关键作用 。​
单相电机以其结构简单、成本低廉、使用方便等特点,成为电气领域中应用广泛的基础设备。随着科技的持续发展,针对单相电机的技术研究不断深入,未来有望在效率提升、性能优化等方面取得更多突破,进一步拓展其应用范围,为人们的生活与生产带来更多便利 。

返回列表 →